云南图书馆

+收藏:http://ynts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的简介

始建于1909年的云南省图书馆坐落于风景优美、高等学府林立、人文气息浓郁的昆明市“翠湖文化圈”,在近百年的时光中,先后经历了清朝末年、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不同的历史时期,馆史沧桑悠久,人文积淀淳厚,馆藏资源丰富璀璨,在云南文明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图书馆一直担负着为大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职能,发挥着为人民群众提供知识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被誉为“知识的殿堂”和“人民的第二课堂”,为云南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云南省图书馆发展十分迅速。2004年元月,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按照现代化图书馆理念设计建设的新馆大楼正式开馆,共有22个阅览室和报告厅、多功能厅等多种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有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硬件,集借阅、参观、学习、交流、展示于一体,可同时接待读者2000多人,是我省最大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新馆馆藏资源极为丰富,现共有260多万册(件)各类文献,其中58万册地方文献、古籍文献和民族文献最具特色,如明嘉靖年间丽江著名文人木公的自刻本《雪山庚子稿》和《雪山始音》、清乾隆年间昆明钱南园的手稿《钱氏族谱》、清嘉庆年间的刻本《黑盐井志》、清光绪年间的石印本《云南地志》和刻本《滇南本草》、1903年创刊的云南最早出版的报纸《滇南抄报》等,都是极为珍贵且富于云南地方特色的人类文化遗产;纳西族的《东巴经》、傣族的《贝叶经》、白族的《南诏备考》和包括了彝文、哈尼文等17个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都是独特而稀有的民族文化瑰宝;从唐朝南诏的《护国司南抄》到清朝的《龙藏》等历代写本和刻本佛经,都是收藏系统、价值连城的系列佛教经典善本;在馆藏地方文献的基础上,由云南省图书馆编著出版的《云南地方文献概说》、《云南地方志述评》、《历代宦滇督抚生平概略》等专著,填补了我省地方文献学术研究、阐理立论方面的空白;此外,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云南分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云南省级分中心,收藏有10万种电子图书,建成了一系列富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全文数据库与多媒体数据库,开展了网上联合参考咨询等数字化服务,推动了数字化进程,促进了资源共建共享。

与新馆一流的硬件和馆藏资源相匹配的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通过建立健全在职培训体系,积极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着力凝聚一流的人才资源,全馆现有187名在职职工,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5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1人、博士生2人、中级职称62人、高级职称26人,平均年龄仅为35岁。

同时,通过机构调整、资源重组,全馆共设置了文献采编中心、典藏借阅部、历史文献部、地方文献部、计算机中心、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办公室、信息开发部、培训中心、经营开发部、办公室、人事老干科、财务科、保卫科等13个部门。其中,文献采编中心担负着文献采选、交换、编目加工及合作编目的业务职能;典藏借阅部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当代图书典藏外借和阅览服务;历史文献部和地方文献部承担着特色古籍文献、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的征集、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计算机中心负责全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并为馆藏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办公室担负着组织、实施、协调全省共享工程的职能;信息开发部的职责是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对外开展信息服务;培训中心主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知识培训。合理的机构配置,使得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得到了优化重组,有力地激发起单位内部的活力,做到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为社会提供立体型、复合型的文化服务。 

2004年2月以来,云南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益文化事业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思路,深入实施了内部改革,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圆满地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为全省公益文化事业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乘着改革的春风,云南省图书馆乘势而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社会、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结合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战略部署,针对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建立健全“三下乡”长效机制,积极“送知识下乡”、“送信息下乡”,2004年以来共送书下乡30多万册,服务40多万人,把丰富的知识信息及时送到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手中;在版纳、红河、大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建成了108个共享工程基层站点,为农村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新建了永平水泄彝族自治乡图书室、泸水县图书分馆、昆明市盘龙区张家寺村图书室等19个对外图书流通服务点,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

二是确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把弱势群体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全力推行人性化服务。通过与省残联协作开办全省首个“盲人阅览室”,举办首期盲人电脑培训班,热情、耐心、周到地为盲人读者服务;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成立了少儿阅览室,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少儿文化活动,先后接待了20多万名少儿读者;与省女子一监、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合作建起了两个图书分馆,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进行思想改造提供了文献支持。

三是根据我省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目标,设立了“泰国角”,精心编制了为GMS会议服务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信息集萃》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信息集萃》等信息专刊,积极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

四是积极开发二次文献资源,编印了《决策参考》、《文化内参》、《农科信息》等信息专刊,对外开展特色突出的信息服务;联合国内外学者和业界人士进行学术研究,成功举办了“2006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了建馆以来从未举办过国际级会议的历史;举办了“纪念澳门回归五周年图片展”等影响较大的系列精品展,在云南会展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认真开展以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卫生健康知识为专题的系列公益讲座,初步树立起讲座品牌。

丰富的服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省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全馆接待读者人次比改革前的2003年增长了34%,外借图书册次增长了90%;2005年在2004年的基础上分别增长了75%和21%;2006年则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了38%和17%

如今,云南省图书馆已被确立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基地”、“云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实验基地”等三大省级教育基地;同时,荣获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颁发的“2005年度古斯特读书奖”,结束了建馆近百年来从未获得国际大奖的历史;获得了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4个部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等两项国家级荣誉;还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青年文明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图书馆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近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周和平,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先后亲临云南省图书馆视察,对管理、服务和改革等工作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中央部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使得云南省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更加突飞猛进,成效显著。 

凝聚百年文粹,谱就世纪华章。迎着新世纪的骄阳,借着改革的春风,云南省图书馆将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繁荣图书馆事业为核心,积极整合各项资源,力争将本馆打造成西部一流、全国知名、辐射东盟的现代化、数字化、专业化公共图书馆。